老师说,过完周末的周一
是孩子们的迟到高峰期
“老师,天冷了,孩子起不来”
“老师,今天路上堵车”
“老师,孩子今天闹情绪”
“老师,孩子早上有点头疼”
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还小迟到也没有关系
反正幼儿园的课业也不重
迟到对孩子的影响不会太大
孩子偶尔迟到,还能被谅解
但如果养成惯性迟到的坏习惯
不能正确意识迟到的错误和危害
这将会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习惯性迟到
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不管是在家吃早餐
还是去幼儿园吃早餐
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
保证一日三餐的定点定时
因为迟到吃不上早餐
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
有规律的作息和饮食是孩子必备的成长“法宝”
习惯性迟到
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迟到让孩子产生两种心理
一种是担心、害怕
另一种是无视规则和纪律
有的孩子会因为迟到
而担心自己不被老师喜欢
害怕不能被小伙伴接受
出现迟到而不想上学的情况
有的孩子因为迟到成自然
认为迟到了也不是大事
久而久之认为幼儿园
是可以去也可以不去的地方
不论是产生哪种结果
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习惯性迟到
影响孩子时间观念的培养
守时是一种习惯
更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父母需要从小为孩子
建立起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简单来说
从不迟到,珍惜时间开始
一个不守时的孩子
他做事难免会拖拉、拖沓
这样的孩子一点儿也不可爱
习惯性迟到
影响老师正常的教学工作
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教学秩序
老师会放下手边的工作
去接待晚到的孩子
正常的教学活动不得不打断
上课的孩子注意力也会被干扰
对于迟到的孩子而言
因为晚到他们也很难进入状态
习惯性迟到
影响孩子秩序感的建立
会演化成未来对自己和生活的要求
当孩子习惯性迟到
却还认识不到自己错误时
他其实是对幼儿园秩序的破坏
如果不加以改变和制止
对孩子成长乃至今后的人生都不利
秩序感是一种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
也是孩子的一种规则意识的养成
习惯性迟到
影响孩子集体生活的融入
会有老师在园门口迎接
还可以和早到的孩子一起玩耍
这有利于孩子间友谊的建立
孩子一旦上幼儿园迟到
他做什么事都会慢半拍
很容易错过一些有趣的活动
让孩子产生失落、自卑的心理
孩子只有融入集体中
他才能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与快乐
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曾经说给这样一句话
“如果守时都做不到,
你还能指望他做什么更重要的事情?”
孩子习惯性迟到
是“病”,一定得“治”
我们为家长朋友整理了
四个“治疗”迟到的小方法
—1—
早睡早起
让孩子养成规律作息
养成早睡早起好习惯
规律作息,睡眠充足
孩子才能做到早起不赖床
—2—
送孩子一块手表
让孩子参与时间管理
送孩子一块小手表
带孩子一起认识时间
对时间建立起初步的印象
让孩子参与到自我的时间管理中
—3—
家长以身作则培养正确的时间观念
提前约定好起床的时间
和孩子明确建立时间观念
家长要先做到守时、守约
为孩子建立好的行为习惯
—4—
不为迟到找借口
勇于承担迟到的责任
如果是家长的原因迟到
家长要勇于承担责任
向孩子和老师道歉,请求原谅
如果是孩子的原因迟到
孩子也要承担迟到带来的后果
让孩子明白守时的重要性
有句话说
守时的人不一定优秀
但优秀的人一定很守时
为人父母,请让孩子
从认识时间那天起
就养成守时、不迟到的好习惯
因为,守时最能
体现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
———————— End ————————
(本文来源于网络)